———修改了驾驶员视野的要求(见5.13):增加了乘客门关闭后驾驶员应能观察到车外乘客门附近情况的要求;增加了辅助倒车装置和前风窗除霜雾装置的要求;修改了车内视野装置的要求;
———修改了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(见5.14):增加了车内空气成分的要求;
———修改了行车信息记录及处理系统的要求(见5.15):增加了对行驶记录仪功能的要求和车内外录像监控系统的要求;
———增加了专用校车后围板上的停车提醒标示的要求(见5.16);
———删除了GB24407—2009中4.10视觉娱乐装置的位置要求;
———增加了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(见第6章);
———增加了“附录A 顶部结构强度试验方法”、“附录B 停车指示牌”。
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。
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114)归口。
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: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、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。
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: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、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、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、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、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、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、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、金龙联合汽车工业(苏州)有限公司、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、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、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、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、泰乐玛汽车制动系统(上海)有限公司、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。
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周慧慈、汤望、吴晓光、马春新、张长庚、李维菁、董晓坤、张喆、卢长军、司俊德、王向阳、乔慧琳、孙鹰、刁薇、曹飞、李弢、邝勇、邓玉林、李桂兰、陈新弟、周建国、苏亮、赵天红、邓海。
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,本次为第一次修订。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GB/T2406.2 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:室温试验
GB/T2408—200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
GB4351.1 手提式灭火器 第1部分:性能和结构要求
GB/T5454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
GB5768.2—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:道路交通标志
GB8410—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
GB/T8627—2007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
GB/T12428—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