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标准规定了镍及镍合金棒材的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和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和质量证明书及合同(或订货单)等内容。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、化工等领域使用的镍及镍合金圆形棒材。 |
英文名称: | Nickel and nickel alloys bars |
替代情况: | 替代GB/T 4435-1984 |
中标分类: | 冶金>>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>>H62重金属及其合金 |
ICS分类: | 冶金>>有色金属产品>>77.150.40镍和铬产品 |
采标情况: | ASTM B160-2005;ASTM B637-2006;ASTM B865-2004;JIS H 4553-1999 |
发布部门: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|
发布日期: | 2011-01-14 |
实施日期: | 2011-11-01 |
归口单位: |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243) |
主管部门: |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243) |
起草单位: | 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|
起草人: | 刘刚、董艳霞、韩淑敏、张桂敏、郭树昆、王淑琴、王永梅 |
页数: | 12页 |
出版社: | 中国标准出版社 |
出版日期: | 2011-11-01 |
前言 |
本标准代替GB/T4435—1984《镍及镍铜合金棒》。 本标准与GB/T4435—1984相比,主要变动如下: ———增加了N4、NCu30-3-05、NMn5、N5、N7、N8、NCu30七个牌号;参照美国标准,纳入了NMn5(NO2211)的力学性能。 ———冷加工棒材的规格由原来的5mm~40mm 扩展到3mm~65mm;热加工棒材的规格由原来的32mm~60mm 扩展到6mm~254mm。 ———将棒材直径允许偏差的要求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。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美国ASTM B160—2005《镍棒》、ASTM B637—2006《高温用时效强化镍合金棒、锻件、锻坯》、ASTM B865—2004《时效强化镍铜铝合金棒、杆、线、锻件和锻坯》和日本JISH4553—1999 《镍及镍合金棒材》编制。本标准与ASTM B160—2005、ASTM B637—2006、 ASTMB865—2004、JISH4553—1999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。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243)归口。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: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。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:宝钛集团有限公司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刘刚、董艳霞、韩淑敏、张桂敏、郭树昆、王淑琴、王永梅。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 ———GB/T4435—1984。 |
引用标准 |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GB/T228—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/T5235—2007 加工镍及镍合金 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/T8647(所有部分) 镍化学分析方法 GB/T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、标志、运输和储存 GB/T26303.2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2部分:棒、线、型材 YS/T325 镍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YS/T336 铜、镍及其合金管材和棒材断口检验法 |
0条评论